球王会官网专业除尘器生产厂家 打造超低排放设备

快速咨询热线:13598182621 13937998968

核心主营产品

新农人追光记

时间: 2025-01-27 15:35:33 |   作者: 球王会官网

产品详细

  

新农人追光记

  光象征着梦想与希望。在婺城广袤的土地上,火腿新生代、农业经理人、乡村CEO等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追光而行,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回到家乡,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冬日的阳光倾泻在晾晒场上,一条条火腿沐浴其中,静静酝酿着时间的味道。在与晾晒场同一幢楼里,十万级无尘净化车间、现代化控温控湿车间齐备。而在后者内部,一批火腿依赖着时令和自然环境进行着发酵与熟成。

  “火腿腌制的最佳温度在5℃至10℃之间,湿度在70%至80%之间,现在的自然条件恰到好处,所以没有启用调控设施。”金华大拇指火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龚俊孝熟稔地介绍起火腿生产,脸上洋溢着自信。

  “95后”龚俊孝是婺城区蒋堂镇前源村人。9年前,他走出家乡、寻找远方,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工作;4年前,他返回家乡,重新认识金华火腿的“前世今生”;2年前,他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企业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用在他乡收获的能力,传承金华火腿文化,助力金华火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金华大拇指火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婺城区雅畈镇竹园工业区。这里山岳相连、田园相接,武义江蜿蜒穿过,风光秀丽。“优越的山水环境,为制作金华火腿提供了地理优势。”他说,再加上交通便捷带来区位优势,这些都是他回来发展的原因。

  不过,最终让龚俊孝下定决心的,还是对产业文化的一份认同,以及对产业传承的一份责任。

  2022年,一个为期1个月的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专题培训班,系统讲述了金华火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让他深受触动。金华火腿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腿”之一,其声名历时1400余年不衰。唐代开元年间,陈藏器就在《本草拾遗》中写道:“火腿,产金华者佳。”可见,金华火腿的名气之盛。“从名称的由来,到与历代名人的渊源,再到成为人情往来的‘硬通货’,金华火腿的故事耐人寻味。”这次培训,为他打开了重新认识金华火腿的一扇窗。

  早在1974年,他的爷爷龚益芝就开始制作金华火腿,一直做了近30年。1998年,他的爸爸龚斌福负责企业的产品营销售卖,凭借几年努力,把金华火腿推销进了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属于把金华火腿推入商超的第一批人。

  “爷爷依赖自然条件做火腿,积累了制作经验;爸爸在线下销售领域敢闯敢干,为产品走出去打开销路。”龚俊孝说,如今,他返乡创业,是时候趁着金华火腿产业振兴的东风,把产业传承好、发展好。

  传统金华火腿用的是“正冬腿”,经过8大工序48道工艺步骤,历经四季,方能完成。穿越千年时光的金华火腿,还能保持原来的味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承传统技艺。

  为掌握火腿腌制技艺,龚俊孝拜师学艺,沉下心来琢磨,硬是在几个月内掌握了基本工艺,从一个腌制“小白”成长为金华火腿高级技工。

  “传统技艺是企业赖以生存之本,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之源。”龚俊孝说,这两年企业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传统发酵生产线,又有现代化生产线,让发展更有后劲。

  走进参观连廊,隔着玻璃,记者看到,十万级无尘净化车间里,地面干净、空间宽敞,分割、包装等设施摆放整齐。“这个生产车间用于即食火腿的分割处理,对空气洁净度、温湿度、洁净措施等方面做严格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龚俊孝介绍。

  随着低脂轻盐饮食上的习惯的发展,以即食发酵肉制品工艺制作的即食火腿走红市场。“传统火腿的盐度一般在10%及以上,即食火腿通过控温控湿措施能将盐度降到3%至4%,而且风味不减。”摸清市场需求后,龚俊孝对企业的生产区域进行深度改造,建成十万级无尘净化车间,以生产即食火腿切片、切块为主,一批可生产5000条即食型火腿。

  “即食火腿发酵时间长达2至3年,用时这么久就为了把风味发酵到最佳。就像奶酪、葡萄酒一样,越酿越醇。”龚俊孝说。

  除了即食火腿,企业还开发了涮火锅的火腿。这种火腿肉经过切割以后薄到透光,只要烫一下即可入口,在保留火腿风味的同时,还使火腿的口感变得脆嫩。

  受近年来年轻消费者饮食上的习惯变化及消费升级、产品结构升级等诸多因素影响,历经千年的金华火腿面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问题。今年,金华市推出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振兴系列政策,金华火腿产业迎来重要契机。

  “大环境的变化,让我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龚俊孝说,一方面,企业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在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的牵线下,企业积极拓展金华两头乌肉制品深加工。不久前,公司接到了一批金华两头乌酱猪肉、风干肉的订单,目前正在抓紧打磨风味。

  “今年9月,一场西班牙火腿考察活动,让我看到了行业的最终形态。”采访的最后,龚俊孝憧憬着未来,在西班牙,火腿就像橄榄油一样,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国,金华火腿的蒸、煮、炖、炒还没有完全开发,空间很大,大有可为。

  走进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青山环抱,绿水环流,村里的直播间内,灯火通明,吆喝声不断。

  主播大靓正直播叫卖着乡村土特产,一批带有婺城特色和乡村风味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地。

  “年轻人带来了新变化,老村子有了新奔头。”停久村党支部书记虞志文和记者说,随着有创意、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的到来,停久村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刘健强今年29岁,是婺城区塔石乡群乐二村人。五六年前,他在杭州从事互联网安全工作。两年前,他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回到农村发展。

  停久村历史悠远长久,是东汉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的归隐之地。村里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景点丰富,卢文台墓、祖墎殿、金钗井、白沙溪三十六堰之停久堰、卢文台文化研究室……如同散落的珍珠,镶嵌在每一个角落。

  但是,由于村庄毗邻沙畈水库,属于“生态功能保护区”,村里无法开办工厂、开发经营项目,乡村发展一度找不到出路。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刘健强团队,正在停久村探索整村运营,将特色景点、文物古迹串点成线,打造白沙文化研学、团建、乡村游线路。“走在这条线路上,一步一景一画卷,一仰一俯皆文化,让人能沉浸式感受田园光风、白沙文化。”刘健强说,目前,已经有多个社会团队进行了体验,反响不错。

  一次精彩的活动,不能没有互动。刘健强又带领团队,挖掘金钗井背后的七宝钗文化,并安排主播大靓前往南京,学习制作技艺。学成后,手工制作七宝钗成了线路上的明星节目。

  一年前,刘健强不会想到自己会结缘停久村。每天奔波在不同的乡村之间,找契机、谈意向、做策划,始终没遇到合适村庄。直到2024年6月,在区政府组织的一次共富项目讨论会上,他听到虞志文口中的停久村,眼前一亮,在有关部门的牵线下,双方达成合作。

  “这几年,停久村在区、乡两级的支持下,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建成停久农村产业基地,引进稻蛙生态项目,完成一系列民生实事,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大变样,但经济发展一直找不到合适路径。”提起初见刘健强的情景,虞志文记忆犹新,双方理念相投、目标一致,在部门的撮合下,可谓一拍即合。

  “刘健强,你帮我卖卖土蜂蜜吧!”2024年6月,得知来村里的年轻人会直播带货,村民纷纷来求助。

  别看直播刚刚启动,销售还挺不错,番薯、土蜂蜜、金线莲、山茶油、高山茶叶等乡村土特产,在各大直播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火热。“在双11期间,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主播大靓和记者说,短短几个月下来,直播间的回头客积累了不少。

  刚到停久村,刘健强就给自己划了条底线——要让农民增收。“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的收成是有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农民获得更加多经济收入。”刘健强说,为此,他们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配备了专业的销售、设计人才,线上线下结合,做好农产品销售。

  “95后”盛隆,拥有多年在义乌、杭州做电商的经验,销售渠道、平台资源丰富,负责农产品电商销售。“95后”刘胜昌,是刘健强的“发小”,前些年在上海的外企工作,加入团队后负责农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工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目的是推动停久村强村富民。”刘健强说。

  线上销售红红火火,线下销售也丝毫不逊色。不久前,刘健强在婺城新城区宾虹星城组织了一场线多款农特产品,一个周末实现30万元的销售额。“有一款新式茶花热饮,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杯。”

  眼下,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的畅通,让村民有了切实的获得感。不过,对于刘健强而言,整村运营的工作才线月前,我们计划把线路改造成星光长廊,沿途增设田园花海、咖啡舍、文化指引牌、二十四节气知识科普等,使整条线路更具层次感、观赏性、互动性。”

  村里新来的年轻人,用智慧与汗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停久这个古老乡村,正在这群年轻人的奋斗中,一点点焕发生机。

推荐产品